


人生本质上是一场与矛盾的抗争。选择与后悔,攀登与跌落,自由与束缚,始终贯穿其中。有些人可以“落棋无悔”,坦然接受选择的结果;而更多人却在每一次抉择后怀疑:是否错失了另一条更好的道路?自己未走过的道路会是什么样子的?
埃莱娜·费兰特的《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正是这样一部关于女性选择与矛盾的叙事。书中,莱农与莉拉的关系如同那不勒斯街头的双生花:既彼此依存,又相互对抗,她们沿着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前行,却始终难以摆脱对方的深刻影响,她们两个是彼此的观照,是世界上的另一个她。而每当我翻开《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总会看见自己的影子在莱农与莉拉之间游移——那个在高考志愿表前颤抖着落笔的少女,那个在职场中面临机会既渴望又畏缩的职场新人。

Part.1
莱农认为,自己成为作家的契机来源于莉拉童年时期写下的那部《蓝色仙女》。即使到了老年,她依然恐惧莉拉某一天会写出一本比她所有作品都更伟大的书。这种恐惧贯穿了她的成长与职业生涯,成为一种既激励又折磨的力量。而莉拉似乎始终拒绝涉足莱农所热爱的写作领域,却总能轻易点燃莱农内心深处的危机感。
莉拉从小便显现出惊人的智慧,她对知识的吸收速度与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让周围的人,包括莱农,都对她感到既羡慕又敬畏。尽管莉拉因为家庭环境被迫放弃学业,但她在其他领域展现出的生命力依然强大得令人惊叹。莱农从未停止将莉拉作为自己成功的标尺:她对爱情的向往,源于莉拉在青春期被追求时的风光;对婚姻热情的消退,则受到莉拉不幸婚姻的影响而非自己的感情挫折;甚至莱农对性的觉醒,也因莉拉与尼诺之间隐秘而炽烈的情感而发生。
少女时期的比较焦虑如同附骨之疽,我们总在某个特定对象身上投射所有自我怀疑,将对方的存在异化成丈量人生价值的标尺。这种病态又迷人的情感联结,在莱农与莉拉的关系中生长出惊人的生命力。她们的关系不仅仅是一场两人之间的较量,更像是一面反射彼此的镜子。莱农敏锐地捕捉到莉拉的闪光点,并将其内化为自己成长的动力,而莉拉则将莱农称为“天才女友”,赞美她的勇敢、能力与广博见识。这种微妙的动态既表现为友谊,也体现为竞争。莱农渴望超越莉拉,但又害怕莉拉比自己走得更远。莉拉似乎对莱农的成就毫不在意,却总能用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动摇莱农的信心。
她们的成长道路虽无高下之分,却充满了交织的轨迹——当一方陷入困境,另一方总会伸出援手;有时彼此利用,有时则是无条件的扶持。这种纠缠既是女性友谊中的常见现象,也揭示了社会赋予女性角色的潜在矛盾:我们被鼓励支持彼此,却又难免在比较中滋生对立。但“对立”又怎样,我们不也总发现自己那引以为傲的"自我选择",也是被她人灵魂碎片折射出的光芒所点燃的吗?不正是每个试图建立独立人格的女性所必经的炼狱吗?

Part.2
两人关系的复杂性还深深扎根于她们共同的社会背景:那不勒斯的底层阶级。莱农是门房的女儿,而莉拉是鞋匠的孩子,她们的出身不仅相似,更将她们紧密绑定在“庶民”身份中。这样共享的阶级标签,使她们的友谊具有可比性,同时又赋予她们突破阶级局限的动力。
莉拉始终对阶级与社会边界怀有深刻的反思与恐惧,她敏锐地洞察到“界限消失”的危险——不论是个人与群体、还是底层与精英的界限,却因为家庭被困于那不勒斯,而莱农则逐步实现了“走出去”的愿望——尽管莱农一直认为莉拉才是那个具备打破“庶民”与“名流”之间界限的能力的人。她害怕莉拉会成功,但同时又期待她能够反抗;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她既欣赏莉拉,又将她认为莉拉所拥有的勇气、决心甚至轻率内化为自己的一部分。
莱农凭借努力跻身了“上层社会”,但这种“成功”并非真正的自由,而是被吸纳进了新的话语体系中,也并不意味着她的成长道路就更为顺畅。她对自身身份的怀疑与对过往阶级的割裂感,让她在每一次回归那不勒斯时都感受到深深的不适,和原生家庭也渐行渐远。她试图用知识与成功建立新的身份,却发现自己始终无法摆脱来自那不勒斯的原罪。
莉拉则选择留在故土,固守自己的价值体系。她最后的消失仿佛是一种对现实的抗议,也是一种隐喻——对过去的彻底告别。这种离去是主动的,因此与其说莉拉失败于社会,不如说她拒绝了社会给她设定的“成长模式”,选择了以自己的方式结束故事。
莱农的“向上突围”和莉拉的“向下扎根”,两种截然不同的突围方式,却同样饱含着女性打破命运桎梏的灼热渴望。

Part.3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没有为我们提供一个传统意义上的结局:莉拉“凭空消失”,莱农的畅销书也在文学史长河中渐渐褪色。但那些在阶级裂缝中迸溅的思想星火,那些在性别压迫下扭曲生长的知识根系,早已在无数个“庶民女性”的精神疆域里,生长出比文本更永恒的纪念碑。
这才是《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的意义所在:它像一部纪实文学,揭示了女性之间复杂又深刻的友谊,描绘了人生在矛盾中前行的真实轨迹,没有美化这段友谊,也没有戏剧化地处理她们的分离,而是让她们的故事自然而然地融入岁月与记忆。那些未选择的路从不曾真正消失,它们化作莱农书页间的幽灵、莉拉算式里的变量,在记忆中不断重构着生命的可能形态。而真正的勇气,或许就是能够带着所有的遗憾与困惑继续前行,让生命在裂痕中照进更多光亮。
作者简介
陈迪
乌鲁木齐律师助理
业务领域:公司法、民商事争议解决、破产
邮箱:chendi@grandal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