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
——[英]弗兰西斯·培根
春风作伴好读书!2025年世界读书日,我们不仅为每一个热爱阅读的您带了国浩文库最新著作《以法载道:经典案例研习与实操指引》,还精心准备了一张来自国浩大律师的书单,让我们一起在字里行间寻找共鸣、涵养心灵。


推荐书籍:《相信》
作者:蔡磊


荐书人:冯帆 国浩执行合伙人,国浩南昌管理合伙人、主任
荐书理由
蔡磊,是中国电子发票的推动者,却因为得了罕见病而闻名,渐冻症也因他撰写的《相信》一书而更广为人知。
在阅读本书时,我不停地被书中振奋的故事、唏嘘的现实感动。最令我震撼的是书尾满满四页纸的感谢名单。无数院士、科学家、医生、教授、著名企业家、政府领导,各类投资基金、产业基金、慈善基金,国内各大医院、高校研究院、主流媒体……蔡磊感谢了近千家单位、个人,展现的不止是他的个人影响力,更是如此之多的单位、个人的友善、责任与担当,是一位渐冻症患者在自己日渐枯萎的生命最后时光中,承受着生活不能自理、四肢逐渐不听使唤、几近瘫痪之艰难,仍在积极与多方联系、沟通、讨论、合作。这还不包括他与几百个微信群中上万名渐冻症患者进行日常互动,不包括他写这本20万字书的工作量……要何等的毅力与坚韧,耗费多少心血和精力,才能取得包括建立全球最大的民间渐冻症患者科研数据平台、设立国内最大规模的渐冻症动物实验基地、推动几十条管线研发渐冻症药物、发起两次冰桶挑战、建设全国第一个病理性脑组织库、成立四个公益基金、开通“破冰驿站”直播卖货为公益基金募资等破解渐冻症难题的伟大成就?蔡磊在短短几年中,以病痛之躯,做到了多少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完成的事业。我眼中的他,不是病人,而是一位勇敢的战士,谱写着惊天动地的生命之歌。
掩卷而思,我感叹人性可以如此光芒,生命可以如此顽强。如同蔡磊所写的那样:相信相信的力量,不是有希望才去努力,而是因为努力,才看到了希望。祝福蔡磊,为他祈祷!

推荐书籍:《舍得,舍不得》
作者:蒋勋


荐书人:郑继法 国浩执行合伙人,国浩济南管理合伙人、主任
荐书理由
“舍得、舍不得”,让我想起了王德峰教授所说的一句话,对于中国人来说,人生的全部意义就是两个字:牵挂。如果要说为什么喜欢这本小册子,我也说不清个所以然,它好像没有深度,没有高度,没有系统性,没有意义……但是,也许是其中提到的那些文人都是我喜欢的,那些诗词也是我喜爱的,那些绘画让我想起了年轻时初见的震撼,又或许是书中反复提及的“恒河沙数”让我心有戚戚,让我将这本文笔清丽流畅的散文与大家共同分享。

推荐书籍:《与神对话》三部曲
作者:[美]尼尔·唐纳德·沃尔什
译者:李继宏


荐书人:罗峥 国浩执行合伙人,国浩长沙管理合伙人、主任
荐书理由
在探寻生命真谛与宇宙奥义的漫漫长路上,《与神对话》三部曲宛如一座熠熠生辉的灯塔,为无数在黑暗中徘徊的心灵照亮前行的方向。
这套书以别出心裁的对话形式展开,作者尼尔·唐纳德·沃尔什将自己内心深处对生活、爱情、金钱、性、神等诸多宏大而深刻命题的困惑,以直白且诚恳的方式抛给“神”,而“神”的回应深邃且充满智慧,仿佛一场跨越维度与时空的心灵密谈,让读者沉浸式地参与其中,不知不觉间被引入对生命的深度思考。
第一部聚焦个人层面,细致入微地探讨了恋爱关系、工作抉择等切身问题,引导我们重新审视与身边人、与世界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全新视角理解爱、性与金钱等强大能量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使我们在面对个人生活的重重难题时不再迷茫,拥有笃定的方向与坚定的信念。
第二部将视野拓展到宏观的地缘政治领域,探讨如何构建一个摒弃战争的和平世界。书中指出人类的大多数问题源于分离的观念和缺乏坦诚,只有放弃分离、采纳坦诚,方能突破个体局限,站在更高维度思考国家、民族、经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
第三部堪称三部曲的巅峰之作,它直面人类面临的终极命题,如生死、灵魂以及宇宙的真相,提出的观点大胆而新颖,颠覆传统认知。例如,神并非高高在上、遥不可及,而是与我们融为一体,我们的每一个思维、每一句话语、每一项行动,都在创造着自身的现实;死亡并非生命的终结,而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我们在死后依然拥有创造与体验自我的能力。书中还为我们描绘了高度进化社会的蓝图,那里的生灵和谐共生,彼此分享一切,尊重所有生命,没有战争与冲突,其社会制度简单而美妙,为我们展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另一种可能,促使我们反思当下,探索更美好的生活方式。
《与神对话》三部曲不仅仅是一套书籍,更是一场震撼心灵的修行,一次与自我、与宇宙的深度对话。它帮助我们挣脱思维的桎梏,重新认识自我、世界以及我们与神的关系。无论你是在人生道路上苦苦追寻意义的探索者,还是渴望突破固有思维局限的思考者,这套书将可能成为你不可或缺的精神指引,带你领略生命与宇宙的深邃奥秘,收获意想不到的启示与成长。

推荐书籍:《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作者:季羡林


荐书人:张蕾 国浩律师事务所监事,国浩太原管理合伙人、主任
荐书理由
这是一本读来既轻松又深刻的书。它精选了季羡林先生1933年至2006年创作的文章,时间跨度70多年。先生的语言平实易懂,没有华丽的辞藻和晦涩的表述,对情感描写细腻,无论是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还是对生活的热爱之情,都表达得真挚而深沉,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的温暖和对世界的善意。
本书由5个部分40篇散文组成,每篇文章的篇幅相对较短,主题明确,独立性较强,读者可随意选择阅读的篇章,不必担心前后内容的连贯性问题,也使得阅读过程更加轻松自在。“未来不足惧,过往不须泣,只有时间才最懂人心”。读之,于时光静流中聆听生命真意。

推荐书籍:《思考,快与慢》
作者:[美]丹尼尔·卡尼曼


荐书人:徐晨 国浩上海管理合伙人、主任
荐书理由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丹尼尔·卡尼曼是历史上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心理学家,行为经济学的鼻祖。本书作为行为经济学流派的经典力作,运用心理学理论和经济学分析结合的方法,第一次对于影响个人和群体经济决策的偏见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向我们展现了人类作判断和决策时是如何思考的、这样与生俱来的思考方式会产生哪些缺陷、我们又能用什么方式弥补这些缺陷等。
本书开创性地把人类的思考模式拆分成“快系统”和“慢系统”,每个人的思考过程都是快系统和慢系统合作的结果。经验性直觉即快系统是应对危险的重要反应机制,而理性思考即慢系统是有效处理复杂问题的关键。快系统可以快速决策,但运行太快会导致非理性思维的错误,建议通过借助公式和借助他人的方式唤醒我们大脑的慢系统,慢慢构建我们思考的理想状态即在快慢思考之间游刃有余,那才是我们应有的智慧。
有意思的是,本书提出的“思维偏误”对于以理性决策为主要行为模式的律师执业而言十分有启发性,比如人脑有多么容易犯错误、犯的错误有什么共同的规律等,可以把它当作一本头脑的工作说明书和提升思维准确率的指南。

推荐书籍:《少有人走的路》
作者:[美]斯科特・派克


荐书人:张兰田 国浩上海合伙人
荐书理由
青年律师的执业初期,常被卷宗的繁复、庭审的压力与理想的碰撞所困。本书提出的“自律四原则”——推迟满足感、承担责任、尊重事实、保持平衡,恰是破解职业焦虑的钥匙。
面对堆积的案件,“推迟满足感”教会我们在琐碎中沉淀专业。面对当事人的期待,“承担责任”提醒我们警惕逃避主义。面对法律与现实的落差,“尊重事实”让我们在理性中坚守客观。而“保持平衡”则尤为珍贵——在追求胜诉与守护初心间,在工作负荷与生活节律中,找到不偏不倚的执业姿态。
本书没有教人投机取巧的“成功学”,却揭示了成长最朴素的真理:法律之路从不是坦途,唯有直面痛苦的勇气、持续修正的智慧与甘守孤独的定力,才能让我们在对抗不公时不失温度,在坚守原则时不失柔韧。愿每一位青年律师都能在法理与人心的交界处,走出属于自己的、少有人走却值得奔赴的成熟之路。

推荐书籍:《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作者:兰小欢


荐书人:邱奎霖 国浩知识产权业务委员会暨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浩南京管理合伙人
荐书理由
本书在“微信读书”中被诸多读者誉为“神作”,可见喜欢的人不少。我在别人推荐下关注到了本书,通读后确有种置身事内之感。本书对于地方政府在权力分配、招商引资、土地财政、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化等方面的洞察,与我个人在从事相关政府法律服务中所感受到的极为吻合。
经济即民生,没有人可以置身事外,而理解中国经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应对地方政府在整个经济运行中的角色有一定的理解,以免轻易陷入舶来品理论带来的偏见,从而“看什么都是错”。本书注重描述现实,注重解释当下正在实施的政策和改革,是我们理解中国经济发展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推荐书籍:《制内市场:中国国家主导型政治经济学》
作者:郑永年/黄彦杰


荐书人:张桂泰 国浩福州管理合伙人
荐书理由
本书以“国家主导型市场”为理论锚点,突破西方“国家-市场”二元论窠臼,通过历史制度主义分析,系统解构中国政治经济体制中国家权力与市场机制的共生逻辑,揭示中国“党领导下的复合治理体系”如何形塑市场规则。作者基于政策分析与案例研究,系统阐释法律规范、行政指令与市场行为的动态耦合机制,该嵌套性既不同于东亚发展型国家的“嵌入式自主”,也区别于西方规制国家的“对抗式制衡”,而是通过制度弹性实现权力与资本的共生演化。结合对国企改革、金融监管等领域的实证研究,为解决商事争议解决、解析产业政策、构建合规体系等实务提供底层框架,法律从业者可在合同设计、政企谈判中预判制度弹性边界。
当前全球贸易秩序正经历“规则武器化”蜕变,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解构中国体制,更在于提供了一套非对称博弈的方法论。对于法律从业者,本书提出的“合规韧性指数”模型可转化为风控矩阵,这种穿透表层贸易冲突、直指底层制度博弈的思维,正是应对新冷战式贸易围堵的战略性认知资本。

推荐书籍:《重组与突破》
作者:黄奇帆


荐书人:寇东锋 国浩西安管理合伙人
荐书理由
本书凝聚着中国改革实践的智慧,开篇便以“世界是可以重组的”为题,深深地引起了我的阅读欲。作者以亲历者的全局视角,通过数十个经典案例拆解国企混改、债务重组等复杂命题,内容涉及房地产、工商业、教育、金融、财政等多个领域。本书通过对重组“渝富公司”“西南证券”“机电集团”等标志性案例的政策、法律路径剖析,不仅展现了政策制定者的顶层逻辑,又揭示了实务操作中风险平衡的艺术,为读者揭示了重组的本质在于“资源优化配置”,妙处在于“随心所欲不逾矩,柳暗花明又一村”等核心理念。
推荐此书,不仅因其是理解中国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的“密钥”,更因此书为我们面对爆发性、危机性、冲撞性问题时提供了方法论和实践经验参考。书中展现的“系统性”“破界”“动态平衡”“试错迭代”等思维模式,为我们直面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以重组求突破”的创新思路。

推荐书籍:《乡土中国》
作者:费孝通


荐书人:齐燕 国浩政府业务委员会暨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国浩石家庄管理合伙人、主任
荐书理由
《乡土中国》是费孝通先生在1947年发行的著作。书虽薄,却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和乡情。这部著作虽然成书于70余年前,却如一面棱镜,折射出中国社会变迁中不变的文化基因。书中构建的“差序格局”“礼治秩序”等理论,精准地剖析着中国乡土社会人际关系的本质,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与自身生活、与家乡记忆的深刻共鸣。
小时候,经常听到父辈讲“亲帮亲,邻帮邻”,也总听奶奶教导说“吃饭不许敲碗”“筷子不能插在饭里”。这些儿时的“家中规矩”,都可以在书中一一对应找到答案。费孝通先生对于“礼治秩序”的阐释,像一把钥匙解开了我对家乡诸多“老规矩”的困惑。这些代代相传的“礼”,正是乡土社会的“非正式法律”。它们通过耳濡目染的教化,内化为人们心中的自觉,比起现代社会的法律条文,更具“无声胜有声”的约束力。
费孝通先生曾说:“我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的文化,是泥土里长出来的文化。”《乡土中国》的力量,正在于它让每个中国人都能在“乡土”的镜像中,看到自己的来处与归途。这本书提醒我们:中国社会的变迁,从来不是对传统的彻底割裂,而是在文化基因的基础上生长出新的可能。读懂乡土中国,才能真正读懂中国社会;理解乡土文化,才能在现代化进程中守住那份独特的精神根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