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情提要

当前,国浩拉孜办公室的三位驻藏律师——国浩深圳律师孙亮亮、国浩青岛律师豆康锋、国浩南京律师夏雪已经开启了他们为期半年的法律援藏工作。今天,我们与您分享豆康锋律师“藏地来信”系列随笔第二篇,与第六批国浩驻藏律师一起出发,去拉孜!
抵达拉萨后,按照朋友的推荐找了一家正宗的藏餐菜馆,点了一份酥油茶,一份牦牛肉干和一份糌粑。现烤的牦牛肉干带着野性的味道,强烈冲击着味蕾,酥油茶沿着舌尖顺流而下,一路散播着醇厚的咸香,炒熟后的青稞制作的糌粑散发着独特的香味,低调而持久地涌入鼻腔,久久不散。可惜刚刚抵达高原,身体有些高反,无法品尝一下特色的青稞酒,十分遗憾。
在拉萨和来自国浩南京办公室的夏雪律师会合后,我们计划于4月16日先乘坐火车抵达日喀则。在那里,第五批驻藏律师——国浩深圳律师孙亮亮会和拉孜县司法局的司机师傅在日喀则火车站接我们去拉孜县驻地。
拉萨的火车站于2006年7月1日正式通车,是青藏铁路格拉段的终点站和西藏规模最大的客运站,每天有大约14-15趟车会从这里发出。候车厅里的人很多,大概因为不是节假日的原因,乘客们以藏族同胞为主,只有零星的旅人。
登上火车,窗外的风景迎面向我们走来,似乎迫不及待展示自己有力的山脉和俊俏的蓝天,云朵像混合着蜂蜜的牛奶,浸染出一团团软糯的雪白,就连天上的骄阳也忍不住凑上来闻了闻它的香甜。

*拉萨至日喀则途中窗外的景色。
有朋友的旅途总是如此短暂,谈笑着火车已经抵达海拔3845米的日喀则站。刚一出站,孙律师的电话就打了过来,十分详细地告诉我们应该怎么走到接应车旁。挂掉电话,夏律师激动的在日喀则站的广场前拍照留念,姿势很多,运动量很大,高反完全没有。在那一刻,作为一个已经出现高原反应的小胖墩,真的很羡慕她出色的适应能力。

*日喀则市火车站广场。
两个人拎着大包小包穿过广场上站前一排排拉客的出租车司机,终于和孙律师会合,简单寒暄后车子发动。
出发,去拉孜!
日喀则站到拉孜县城没有高速公路,而是一段长达160公里的318国道。作为最具盛名的进藏路线之一,G318国道全称上海—聂拉木公路,又称沪聂线,是我国国家道路网的横线之一。起点在上海市黄浦区人民广场,终点是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中尼友谊桥,长度5476 千米,经过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湖北、重庆、四川、西藏八个省级行政区。揽括了平原、丘陵、盆地、山地、高原景观,包含了江浙水乡文化、天府盆地文化、西藏人文景观,拥有从成都平原到青藏高原的高山峡谷一路惊现绝美的景观,并在2006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人的景观大道”。其中318川藏线即雅安至拉萨段,更是被诸多网友称之为“此生必驾”。第一次行驶在318国道上的我此时还不知道这将会是自己驻藏期间每月往返数次的必经之路。
因为西藏前两天刚刚有过一轮降雪,放眼望去都是被积雪覆盖的山脉。车辆行至强公村,孙律师提醒我们这里有一个318国道5000公里打卡点。司机师傅停好车后,我们在此打卡留念,旁边藏族同胞们散养的牦牛瞪着铜铃般的眼睛看着我们,眼里尽是不解。往车上走的过程中,公路西侧的奎沃山被厚重的雾气笼罩,山顶的白雪描摹出山棱的脉络。

*318国道5000公里打卡点。

*被乌云笼罩的奎沃山。
再往前走,便是日喀则到拉孜县途经的唯一一个垭口——措拉山垭口,垭口最高海拔约5000米左右,也是抵达拉孜县的最后一个障碍。翻越垭口时,接近垭口最高处的提示路基塌陷的警示牌显得格外刺眼,道路两旁不断掉落的山石和被山洪冲击出来的碎石滩时刻提醒着我这里并不安全。随着海拔的不断升高,手表一直提示我血氧含量过低,但好在并未在5000多米的海拔停留多久,身体并未出现明显不适。翻过垭口,二十多公里后便抵达拉孜县司法局。

*从措拉山垭口远眺318国道。
拉孜县司法局的次仁拉姆副局长十分热情地为我们献上哈达,告诉我们刚到拉孜,明天先行休整。如果一切顺利,后天可以随时开始工作。这份来自高原的洁白不仅是美好的祝福,也是即将开启驻藏工作的冲锋号。
当晚,我们一同聚餐后骑着上一批国浩驻藏律师留下的小电驴回到安排好的宿舍。此前在此居住的律师们收拾得很干净,并留下了详细的交接明细,这对我们迅速适应拉孜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帮助。简单的整理之后,便开始了在拉孜的第一个夜晚。
第六批驻藏律师正式入驻!
2025年4月16日
于拉孜县吉如小区宿舍
作者简介
豆康锋
国浩青岛律师
业务领域:民商事争议解决、企业合规、公司法律服务
邮箱:doukangfeng@grandal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