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情提要

第六批国浩驻藏律师的法律援助工作已全面开启。今天,我们与您分享国浩青岛律师豆康锋从雪域高原发来的第三封“藏地来信”,走近驻藏律师们在法律援藏工作“一线”的亲历见闻。
2025年4月16日晚,由于突然的海拔升高和受凉,我发烧至37.5度,伴随呼吸困难、头痛和身体因异常发热导致的迟迟无法入睡。躺在床上拿着提前准备好的氧气瓶有一搭没一搭吸氧至17日凌晨五点,呼吸稍感顺畅后浅睡了三个小时。
17日早八点,窗外天色已明,强撑着疲惫的身体骑着小电驴到拉孜县人民医院挂急诊,一位值夜班的女医生专业且迅速地为我测量了血氧和体温,血氧饱和度76%,体温37.3度。医生叮嘱我先服用布洛芬和降温贴以尽快退烧,适量口服葡萄糖溶液补充能量,大量饮用温水,促进排尿协助降温,同时配合吸氧。
在县医院连续吸氧约5小时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血氧饱和度也因持续吸氧而恢复到90%左右,感觉重新活过来的我告别医生后,骑着小电驴到第五批同事推荐的超市采购了缺少的生活物资。
18日早九点三十分,我提前来到司法局办公室,整理工位,摆放好电脑,等待着群众前来咨询。
很快,一位皮肤黝黑,穿着施工服的大哥拿着一张潦草地记录着项目结算信息的纸张的汉族同胞走进司法局值班室。
“您好,请问是需要起草法律文书吗?”
“你好,律师。我姓罗,之前给这边的老板做断桥铝门窗安装的,老板拖欠我款一直没有给,我去法院起诉,法院说需要先来这边写个起诉状啥的,你能给帮忙写一下吗?”
“当然可以。请提供您的身份证、合同、施工的证明、结算单、或者其它可以证明您主张的事实的证据。您在这边填写一下登记信息。“
经过与罗大哥的详细沟通和对他提供的证据的仔细分析,我很快起草好了起诉状。登记、留档、备案,一气呵成。抬头一看,已经有好几位群众在等待着起草文书,藏语和着汉语,普通话中夹杂着四川方言,让人如同置身于闹市。
群众们的法律诉求并不十分复杂,但每一份文书都是权利义务的载体,是法治社会的一个微末而有力的注释。
西藏地区的法治发展从维护三大领主利益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的第一部封建农奴制法典《十五法典》,到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详尽规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1954年《宪法》,到规定了在西藏要坚决实现中央统一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逐步建立各级自治机构及逐步进行民主改革等诸多方面的1959年4月的《关于西藏问题的决议》,再到确定“民族区域自治”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的2001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正案。西藏的法治建设一步一个脚印,大踏步地走向现代化之路。
宗教、道德、法律,是在社会秩序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三种重要力量。每一种秩序规则的形成必有其客观的物质基础。随着西藏地区经济的发展,商品流通速度不断加快,各个社会主体之间的关联愈发频繁和密切,原有的针对封闭社会环境而产生的纠纷解决模式逐渐无法适应新时代的要求,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社会关系必然被更加先进的新型社会关系所取代。因此,随着西藏地区经济不断发展促进着法治建设和宣传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藏族同胞意识到“法律”这一抽象概念在其日常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并逐渐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面对西藏群众们迫切的法律服务需求,司法部积极出台相关政策“‘1+1’中国法律援助志愿者项目”、“司法部推动解决全国‘无律师县’”等项目和举措的推进与落实,让西藏群众们可以就近获取专业的法律服务。国浩作为全国律师行业的一份子,积极响应号召,于2022年7月设立国浩拉孜办公室,迄今已派出了六批共十六位驻藏律师为拉孜县及周边县乡提供专业法律服务,并积极开展普法活动,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法治西藏进程中的国浩担当。
“学法、知法、懂法、用法”从来不仅仅是一句朗朗上口的宣传语,而是数以万计的政府工作人员和法律工作者们在高原、在河边、在牧区、在河谷、在城乡、在农村用群众可以听得懂的语言,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长期普法宣传政策的褒奖。正是因为每一位政府工作人员和法律工作者走街串巷,翻山爬沟,趟河踏雪的工作,最终换来了三位律师在司法局办公室的一句:
“您好,请问是需要起草法律文书吗?”
2025年4月20日
于拉孜县吉如小区宿舍
作者简介
豆康锋
国浩青岛律师
业务领域:民商事争议解决、企业合规、公司法律服务
邮箱:doukangfeng@grandall.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