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英文 日文

钱奕:摩根大通2025年医疗健康会议随记

作者:钱奕 国浩律师事务所发布日期:2025-01-26

编者按:2025年1月13日至16日,第43届摩根大通(以下简称“JP Morgan”)医疗健康年会在旧金山如期召开,逾8万名参会者从全球各地赶来,展开了为期4天的讨论和交流。国浩国际发展与涉外业务总顾问钱奕受邀参加了MWE主办的“让美国再次健康——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监管、市场动态与私募基金”主题分会场活动。今天,我们与您分享钱奕律师的参会随记。


我曾多次参加JP Morgan医疗健康年会。此次分会会议的主题是“让美国再次健康——人工智能时代的政府监管、市场动态与私募基金”,约2000人出席会议。MWE多年来致力于将生命健康与私募基金连接在一起,发挥律师在这两大产业之间的交融和规范作用,积极推进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基金向生命健康领域投资,发挥法律规范与保护的作用,在美国和全世界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领域享有很高声望。我曾经以会议组织者之一的身份参与,今年再次受邀参加,有了许多新的感受。


(一)


2024年是美国资本市场投资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非常活跃的一年,律师业务也由此相当繁荣。一流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收费高昂,尽管客户多有抱怨,但律师的优质服务依然受到产业界和私募基金的尊重。来自美国生命健康领域的行业龙头企业、私募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代表对2025年抱有乐观期待,医疗产业因借助AI将产生“大井喷”的发展景象,交易价值和交易动力都在(“Deal value and deal momentum are there.”)。相比之下,来自欧洲和印度的代表则表现出了谨慎乐观的态度,他们意识到市场变化的巨大潜力,但也提醒与会者地缘政治博弈、美联储加息、美债价格走高等都会影响产业发展、政府政策和市场信心。现今全球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领域内的许多制度性问题已经到了不能再拖的境地,各国亟需携手面对人类面临的疾病预防以及治疗的制度性问题。

美国目前正聚焦研究的病症分别是:心脏病、癌症、自闭症(青少年和老年)、关节损伤、流行病带来的免疫要求等,而自闭症成为现在政府花钱最多的项目。我走访了其他几个分会场,发现会议主持人积极引导与会者讨论各种受关注的疾病研究和防治措施,信息量很大。在MWE的分会场,我遇到了在会场各会议厅约谈参会人员的韩国代表,在向其询问“你们的产品是什么”时,他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为韩国企业寻找合适的资源,与各国政府建立紧密的联系,让韩国不要在这次AI的大发展中掉队”,并表示中国的生命健康产业发展很快,他们办公室已经在中国多地都有派驻人员,可以加强联系。

(上图为钱奕律师参加JP Morgan2025年医疗健康年会所摄,右下方为钱奕律师与MWE主席Ira J. Coleman律师的合照。)


(二)


在谈到基金投资的感受时,头部基金经理都表示,现在找到优质的投资机会越来越难。一旦市场上出现比较有潜力的企业和产品,还没来得及坐下细谈,便被竞争对手抢走,机会稍纵即逝。而众多小型公司也十分焦虑,深知自己产品生命周期有限,在AI的推动下,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蓬勃发展,但同类产品也极易出现,替代性强。因此,无论是对于投资人还是产业,整个市场上都弥漫着一股焦虑的情绪。大会主持人劝诫大家,在这个大动荡、大爆发的年代,大家要沉住气,传统的理性分析方法并未过时,只要在这个跑道上坚持做好功课,就是有机会的。

会议全程中,中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题目。整个会场的演讲当中,几乎每个环节都有人提到中国。主持人和发言嘉宾都肯定,目前治疗疾病方法和新药开发方面,中国已成为全世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创新”(“Innovation”)和“新公司”(“Newco”)似乎已经和中国连在一起。中国的药厂、投资基金、研发机构,向全球同行提供了大量创新产品,加上中国的巨大市场,都吸引了全球同业对中国新产品、新治疗方法的密切关注,这表明我国在创新领域鼓励创投私募基金做长期大量投入卓有成效。参会的一些知名医药公司还表示,中国在产品营销上有独到之处,中国企业在欧洲与当地大公司形成联盟,提升在欧洲的认可度和销量,并协助欧洲公司拓展中国市场,对欧州的公司来说是互利共赢的。目前,美国生命健康领域有一个突出的问题,即开发新药、新治疗手段价格高昂,这让美国的医疗产业在向境外许可使用(License-in),或境外新药向美国许可使用(License-out)中成为阻碍,而中国可能成为缓解这一问题的契机。


(三)


AI到底有多大的魔力?几场主持人似乎都想激发专家的反应。一个核心的问题是,AI要解决无效或低效。H.I.G.资本(H.I.G. Capital)的合伙人表示,作为基金来说,我们不该为了AI而投资,而是用资金改善效率。因为AI在各个行业的运用,对风投基金和私募基金来说,目前感觉是越来越难通过投资来提高效率,投资回报率从过去的50%以上到现在通常只有7%-8%,听上去并不精彩(“sexy”)。私募基金投资人要下沉到生命健康领域的具体细分市场和细分专业,全面了解这个专业里过去的技术手段和流程中有哪些方面存在低效率,然后系统性地提出解决方案,把钱投下去,给产业带来效率,使资本产生收益。

对医药行业来说,目前的局限主要源自于保险公司的成本控制,每个医院都不愿增加医生人数。会上提出,有无可能在现有医生人数不变的情况下借助AI提高效率?这是每个基金要面临的问题,而解决方法是:不能只在单个节点投入AI,AI的应用必须覆盖全供应链条上,发挥真正的整合效应。我遇到一位Milk Way私募基金的经理,他直言,他们基金专注在基因治疗(Gene Therapy)、小分子药和相关医疗服务产品上,AI对新药开发贡献比较明显的方面是对过去已有研发成果的梳理分析和数据统计,但真正要将新药开发出来,还是要靠医生、专业研究人员、大学教授等多方一起合作,把毒理、药理完善,将三期临床实验做出来。

当今,大家都有一种焦虑,即每个行业都要与AI形成联系。发言专家提醒,Elon Musk表示过,自动化并不代表效率!在医药行业内,我们也要辩证看待AI的利弊和局限性,“Use the capability where we need the capability”,即在需要能力之处使用能力。几乎所有的专家都认为,2025年是个AI大整合的年份。医疗赛道的细分赛道都因AI的适用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已有许许多多的小改变被大平台整合进大系统。所以,从投资人和产业的角度,我们都必须高度关注大局发展。AI工具只有在大局整体发展方向上保持协调,才能起到改善局部效率的效果。大家都知道,现在生命科学和医药健康领域中存在诸多问题,我们不希望AI再创造新问题,而是成为解决问题的助手。


(四)


谈到AI在美国合规上的进展,专家认为,美国联邦立法有一定的滞后。各州的AI立法则显得比较活跃。

最后,会议话题聚焦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里,“我们究竟在竞争什么?”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 San Francisco)的管理层人员指出,希望AI能够增大高质量服务的体量。传统的医院是通过有限的高质量服务赢得病人的认可。一旦医院的床位增加,病人增加,这种服务质量往往难以保持。借助AI的帮助,我们可以细化、规范、整合我们的服务,且有可能扩大高质量服务的覆盖范围。但同时,另一个景象是AI会把绝大部分的健康服务数字化,人性关怀和人情传递可能会受到损害或消失。而人性关怀和人情传递正是医疗行业的核心价值,AI能做到吗?这是我们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作者简介


钱奕

国浩律师事务所国际发展与涉外业务总顾问

明尼苏达大学法学博士,华东政法大学法学硕士,复旦大学法学学士,曾担任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国际业务委员会主任、环太平洋律师协会(IPBA)国际贸易委员会主席、IPBA项目协调委员会主任(系被推选为IPBA委员会主席和核心管理层的第一位中国大陆律师)。钱奕律师将法律经验与其在两家全球《财富》500强担任法总的实操相结合,而为业界公认为中国领先公司律师,曾多次荣登《钱伯斯》《亚洲法律杂志》“亚洲杰出商业律师”“中国律师三十强”“亚太地区百强律师”等榜单。

邮箱:qianyi@grandall.com.cn